信息名称:关于做好二○○九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
索 引 号:466006359/2009-00002
主题分类: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体裁分类:通知 组配分类:其他 常州气象局:通知公告
文件编号:常气发〔2009〕23号
产生日期:2009-04-29
发布机构:常州市气象局
发布日期:2009-04-29
废止日期:
内容概述:做好二○○九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常州市气象局文件
常气发〔2009〕23号
关于做好二○○九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

金坛、溧阳市气象局,市局各处室:
  2009年汛期即将来临,为了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保障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确保安全渡汛,现就做好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成立全市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霖华   
  副组长:吴一鸣  臧晓钟
  组  员:薛留芳、束建、董芹、刘文伟、吴春法、裴善善、王国强、张建国、管连和
  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1、周霖华:负责全市气象服务的组织领导工作,处理解决汛期气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气象服务,签发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和一级值班指令,参加汛期预报服务值(带)班。
  2、吴一鸣、臧晓钟:协助周霖华局长处理解决汛期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对市委、市政府领导及防汛指挥部的气象服务工作;负责全局的业务协调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把关;参加汛期预报服务值(带)班。
  3、薛留芳:协助局领导处理汛期中各项工作,负责汛期气象业务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4、束建:负责汛期气象服务后勤保障及气象服务应急工作。
  5、董芹:负责气象台的预报服务等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组织全市天气会商,为局领导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提供气象信息,参加汛期预报服务值(带)班。
  6、刘文伟:负责组织网络管理人员做好网络运行维护保障工作。
  7、吴春法:负责组织专业气象台人员做好专业用户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8、裴善善:负责组织防雷中心人员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和灾情收集、调查、上报工作。
  9、王国强:负责组织观测站人员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探测环境保护和区域站运行维护等工作。
  10、张建国:负责组织和领导金坛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11、管连和:负责组织和领导溧阳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三、市局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值班表和相关工作责任人员名单:
  1、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值班表
  上旬  周霖华、董芹
  中旬  吴一鸣、刘文伟
  下旬  臧晓钟、蒋骏
  2、台风加密观测责任人:王国强、李娟、黄玲玲
  3、灾情上报责任人:焦振峰、霍焱、徐智捷、蒋文妍
  4、区域站运行监控责任人:马天骄、陈雨、黄玲玲、李娟
  5、区域站维护保障责任人:王国强、周天雄、徐智捷、李娟
  6、网络维护保障责任人:刘文伟、马天骄、陈雨、徐智捷、蒋文妍
  7、自动站VP报监控责任人:王国强、黄玲玲、李娟
  工作责任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强化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网络通讯的日常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上下联动,迅速排除故障,提高上行气象信息的采集质量和发送时效。
  各台站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各类技术材料,确保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四、汛期天气会商按照《常州市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工作暂行规范(汛期)》执行。汛期值守班、交接班,资料传输、上行报传送、联防等制度和规定,各级领导手机24小时开机,值班电话24小时值守,这些制度多年来行之有效,符合我市气象服务工作的需要,各单位继续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和规定,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针对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重申以下规定:
  1、应急响应和一级值班制度:当预报有暴雨、连续暴雨、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等重大灾害性天气时,市局气象台提出具体意见,由周霖华局长负责发布应急响应和一级值班指令;应急响应和一级值班期间,各级领导要亲临第一线组织协调预报服务工作;应急响应和一级值班指令必须根据天气形势的变化,及时解除。
  2、重大气象信息通报制度:市局气象台、观测站和金坛、溧阳气象台业务值班人员遇有以下情况,除正常报告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外,应立即将有关信息向其他三家业务单位互相通报,并由市局气象台预报值班人员汇总后上报局领导,每次信息互通都必须有详细记录。
  ① 发布天气警报或专题天气公报;
  ② 24小时降水量≥25毫米、50毫米、75毫米及100毫米以上;
  ③ 风力达到7级以上;
  ④ 本站出现雾、冰雹、龙卷等三性天气;
  ⑤ 雷达观测到、发现周围可能出现或收集到全市区域范围内出现三性天气;
  ⑥ 上报重大灾害性天气灾情;
  ⑦ 5时~22时本站首次出现降水、雷电时在业务单位之间通报。
  3、气象服务总结材料上报制度:重大节日、夏收夏种、汛期(梅雨期)、高温、重大社会活动、秋收秋种以及三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结束后10天内,金坛、溧阳局和市局气象台必须将预报服务材料、天气实况、预报服务总结和证明材料报业务法规处,今后全年重大天气预报服务奖的评选以此材料为准。
  4、气象信息传输业务规定:市局气象台、金坛、溧阳局对外发布的临时气象服务信息应及时传输到市局办公OA网上。气象灾情的收集、报告应当主动、准确、迅速,可根据灾情的收集情况分批上报,做到灾情发生后2小时内初报,6小时内上报重要灾情,12-24小时内上报调查后的灾情。各业务单位发布(含变更)和解除预警信号后,应在15分钟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传中国气象局。
  五、汛期工作检查整改要求:
  1、全市各级气象台站必要建立和完善日常业务工作管理、汛期业务规范两本台帐,并装订成册。日常业务工作管理台帐,记录日常业务学习、开会、检查、信息联防、服务情况、区域站运行维护、VP报转报异常、装备保障等内容,汛期业务规范,包括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规定、应急预案等内容。这两本基本台帐必须在5月底前完成。
  2、全市各业务单位要切实做好全市范围重要气象信息的联防和互通、互传工作。市局气象台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上对下的指导,真正做到每次过程不放过。要充分发挥视频会商系统的作用,切实做好入汛后的常规及重大天气的会商工作。6月1日起恢复每天下午15时30分的市县会商,在会商中要求增加对前一天预报情况的点评,未来天气预报时段至少细分到12小时,上、中、下旬天气会商首先发言依次为市局气象台、金坛、溧阳气象台。
  3、地面测报要强化值守班、交接班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业务学习和岗位职业道德教育,稳定提高地面测报质量,杜绝责任性事故发生。认真做好雷击、病毒等防范工作,不断完善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仪器设备故障排除和手工编发报的技能。
  4、各业务单位要加强精细化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产品的制作工作,组织相关技术力量,有所突破。目前要增加预报时次和量化考核,努力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利用广播、电视、96121、手机短信、网站等及时发布短时临近预报信息。市局气象台从5月份起恢复部分天气图的手工绘制工作。预警信号的发布也要不断加以规范和完善,加强签发制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做好试运行工作。
  5、各业务单位一定要花大力气加强天气技术总结工作,从细微入手,抓住每一次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报准了要总结经验,报错了更要总结教训,市局气象台要组织开好每月一次的天气预报技术总结会,结合气候影响评价、气象服务总结等日常工作,开展好技术练兵工作。全市每个预报员在汛期中至少分别完成一篇重大天气预报服务分析总结报告。
  6、要进一步强化气象应急和灾情调查、收集工作。通过设立气象灾情有奖收集电话,招募气象志愿者,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组织培训工作;成立应急工作小组,明确应急工作流程;及时收集气象灾情信息,同时要做好与公安、民政、安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扩充信息来源,注意信息的一致性。各单位应做好车辆、人员和相关应急装备的落实工作,一旦得到相关信息,一定要及时外出收集调查,得到第一手的现场图片和信息资料。要做好灾情总结、归档、上报工作,编写常州市气象灾害年鉴,为领导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六、准确的预报是做好各类气象服务的基础,而准确的预报又源于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各单位应加强各种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灾害性天气已有预报方法工具的应用和新方法新工具的研制;加强各种装备、网络设备的防雷、防火、防病毒等安全保护工作,努力做到各种设备、网络运行正常。要牢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工作准则,预报服务力求获得“决策服务,领导满意;公众服务,群众满意;专业服务,用户满意”。
  各单位要精心组织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严格管理,抓好落实。必须克服各种麻痹侥幸思想,立足异常,防患未然,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并始终把为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决策服务放在首位。各单位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5月底整改到位。切实做好思想、组织、装备、技术、安全、后勤等方面的落实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确保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万无一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