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审计年鉴(2003卷)
【概述】2002年,全市审计部门应对新形势,提出“再监督”、“全程跟踪审计”、“绩效审计”和“专业协作”等新的审计理念。先后完成“加入WTO对国家审计的影响”、“深化同级审计和行政事业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等8个重点审计课题的研究,圆满完成国家、省审计机关及内审学会下达的重点科研任务。6月,市审计局局长曹慧明代表江苏省审计厅参加由中国审计学会与北京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的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与监管论坛,并被推选作为全国审计系统的惟一代表作《国家审计机关舞弊审计的若干问题》的主题演讲。
全年,全市完成审计和调查项目184个,查出违规金额41790万元,应纠正金额12423万元;应交财政13399万元,已交财政13349万元;并配合纪监检察部门查处案件线索8起;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190篇,被批示、采用98篇。
创新审计方法,实行在建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将“价格审计”方法运用于政府采购审计和农用运输车审计;在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中按照资金的流程追踪、核对,摸清该基金在财政、税务、劳动部门之间运转程序,防止片面性,保证审计质量;在“同级审”中,将对一级预算部门的审计与财政部门的审计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2002年,审计部门以审计本级预算执行为主线,对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扩大一级预算单位审计的覆盖面。审计财政各部门所有账户的资金,对财政管理的26项专项基金、资金进行核实,重点审计养老保险基金、土地出让金、工业发展基金、城建资金、政府外债、采购资金等专项资金。揭示了城建资金缺口、政府负债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备付等问题的揭示,为政府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对16个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使审计面达到30%以上。通过审计,查补收入6592万元,增幅达76.2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常州分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2002年,市审计部门在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常州分行2001年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中,针对粮棉油贷款情况,共延伸审计31个粮棉油贷款单位。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666万元,发现有问题资金4629万元,并揭示了有账无物、贷款未能及时收回、贷款监督不力、改制企业自行核销贷款、呆滞贷款不能正常收息、挤占费用购建固定资产、购买商业保险未交个所税等问题,提出审计建议17条。
【商业银行审计】2002年,市审计部门将市商业银行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定期审计结合起来进行。该项目时间跨度4年,涉及市行及支行共26个单位,并延伸审计35个贷款单位。审计中,重点检查了信贷资产质量,核实了整个商业银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有关指标完成情况和企业资产状况,共调整净资产7083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2002年,对建设项目审计由事后审计转变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制订《常州市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并建立了4种台账。全年对6个大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出具跟踪审计报告13份,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66条,部分建议得到采纳,有效防止了建设资金的流失。在对戚墅堰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围堰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达40%。
【1条审计建议节省建设投资1400万元】市审计部门在对常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常州地区供水一期工程的跟踪审计中,通过深入调研,对原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认真分析,提交了2份审计调查报告经市领导批示后,经过重新论证,最终确定常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由原来的新建改为在原武进填埋场的基础上改扩建,按原库容造价计算,节约建设投资1400万元,此外每年还将节省一笔可观的运行费用。
【江南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农用运输车投资项目审计】2002年开展的此项审计,揭示了该投资项目“可行性方案缺乏投资回收期和市场风险分析”、“工艺路线不合理,实际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直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严重倒挂”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工程审计还揭示了该投资项目存在工程结算高估冒算严重和未进行招投标、超付工程款等不正常现象。并配合市纪检监察部门对有关违纪违规线索进行深查。
【市供销合作总社审计清理】在全省统一部署下,7-9月,本市对15户供销企业长达10年的账务进行审计清理。清理出市属供销企业的不良资产6387.94万元,查出违纪金额777.40万元。期间还积极帮助供销企业协调解决改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做好停业企业的清算、供销建制的改革方向等6条审计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项基(资)金审计】2002年,对常州市2001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审计,并对59户(其中市区30户)参保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查明,截止2001年底,常州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账面结余16436.2万元,扣除欠缴省调节金3972万元和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而补发的3800万元,实际结余8664.2万元。通过分析和测算,揭示出养老金的实际备付能力只有0.6个月,国有、集体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当月已出现赤字的问题。同时查出参保单位瞒报、少计缴费基数及合同工、“开票工”没有参保等问题,本年度少报缴费基数2960万元(市区1052万元);漏缴养老金767万元(市区295万元)。审计后,补缴养老金120多万元。通过审计协调,常春大厦已进入公开拍卖阶段,资产变现后将归还养老基金。住房基金审计报告,揭示了资金被转移及潜在的损失。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后,市长范燕青批示要求按审计意见执行。
【审计16个行政事业单位】2002年,对市一院、常州日报社、常州电视台等16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审计及调查。从总体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情况较好,但仍有“盲点”。对省属3所高校审计中,发现所有的收费均未按规定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金额计8900余万元。经进一步审查,在学校的教育收费中,有多项未经批准和超标准收费,金额计804万元。经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也发现存在类似问题,致使部分资金失去监督,诱发了诸如隐瞒结余、费用开支失控等问题。审计反映出这些问题后,引起了财政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2002年,全市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65个,涉及地方党政领导和部门领导65人,企业领导8人,查出违纪违规金额9439万元(其中应交财政4080万元),应纠正金额8357万元。市审计部门先后对3个地区(溧阳市、金坛市、戚墅堰区)和4个部门、2个企业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市化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领导进行调任审计,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实现了近年来真正意义上的“先审计后离任”。
【常州齿轮厂经济责任审计】2002年,市审计部门对常州齿轮厂以及5个控股子公司和所属3个独立核算的公司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2398万元,补交税费7.5万元,没收账外账余额6.7万元和346美元。同时还查出大量不良资产及潜亏问题。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审计调查】2002年,市审计部门先后选择14户市属重点工业企业、30户外资企业和10户个私企业税源变化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开展纺织、机电、化轻等3个资产经营公司和48户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审计调查分析,共提交审计调查报告和综合报告7篇,有4篇得到市领导批示,有2篇被市委《督查专报》采用。
【完成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工作计划】2002年,全市审计部门先后对一院下属的康泰公司、金坛水北供销社、市信托投资公司案、常柴集团江南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万辆农用车工程项目、兰洋装饰公司的有关项目进行审计,有力地配合了全市的反腐败斗争。在常州市查处大要案总结表彰大会上,市审计局“七一二”专案审计组荣立集体三等功。
【内部审计】至2002年末,全市共有内部审计机构202个,其中专职机构75个;内部审计人员740名,其中专职人员174名。全年共审计单位14534个,纠正违规金额21956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4182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1231条。市审计部门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常州市内审机构、人员配备等情况调查;组织内部审计培训;落实2002年内审科研课题,提交的8篇论文获得省和中国内审协会的奖励。继续推行价格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主持撰写的《采购比价审计》年内出版发行,并完成《江苏省采购比价审计操作指南》的撰写任务。
【私营企业内部审计】2002年,市区11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中,有5家设立内审机构,配备专职内审人员16人;有2家建立了内审制度,并开展了工程项目审计,审计总金额达2.8亿元。审计部门根据调研撰写的《关于私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思考》论文,在全省研讨会上交流,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非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