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卷烟上水平”,全面建设现代烟草的承启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推进市场营销、现代物流和规范经营工作,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是抓好卷烟销售工作。要理性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市场调查预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促进市场需求、货源计划和目标任务的有机结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二是大力培育知名品牌。要深刻认识行业大品牌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全面落实“营造环境、尊重市场、引导消费、增强能力”的工作要求,在品牌选择、培育方式、工商协同等方面加快调整、主动适应、有机对接,充分发挥商业企业的基础和引领作用,推动知名品牌加快成长。
三是继续推进零售终端建设。要高度重视零售终端的价值,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努力做到与零售终端“发展同向、工作同心、服务同步、利益同体”。要注重保障零售客户的经营自主权,在订货方式选择、卷烟品牌订购等方面切实尊重客户真实意愿。要深入开展“统一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加强对终端的经营指导,满足零售客户货源需求,提高零售客户经营水平。要突出抓好“卷烟零售经营服务标准店”的运行管理,制定规范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培训体系和操作手册,扎实推进“六个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督察考评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发挥其“品牌培育的阵地、诚信服务的标杆、搜集信息的前沿、展示形象的窗口、规范经营的模范”的作用。要继续开展零售客户满意度调查,加强服务质量监测,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加快现代物流建设。要紧紧围绕烟草物联网的方向,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建设。要在精益物流建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巩固、深化和提升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物流贯标工作,确立“精益管理”理念,全面加强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持续优化流程,提升运作效率。要继续以对标为抓手,以成本指标、效率指标、服务指标为主要内容,逐步建立完善的物流对标管理体系。要针对物流费用预算项目的特点,从仓储分拣、卷烟配送和物流综合管理三个环节,加快制定物流费用预算定额标准,确保物流费用水平继续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要着眼供应链一体化,继续抓好物流信息化建设,深化应用工商物流在途信息系统、数字仓储系统,拓展和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要重视对物流从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
五是重视加强规范经营。要把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在品牌的市场准入、宣传促销、表现评价、维护提升等方面规范操作,进一步规范工商交易行为,努力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二)把严格规范作为“生命线”,深入持久地加强市场监管和内部监管
要始终从“生命线”的高度,以严格规范为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内部监管,为“卷烟上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
一是进一步提高打假破网水平。要继续把“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作为突出重点,纵深推进卷烟打假破网工作。要以“12313”为平台,更加注重情报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案件信息和线索资源的集中共享,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逐步构建全系统“一体化、一盘棋”的协同推进机制。要继续深化打假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动联查、沟通交流的快速通道,切实发挥综合执法的优势。要不断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加大对售假主犯的追刑力度,在更深层次上打击摧毁贩售假烟网络,增强打假的威慑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零售市场监管。要继续开展各种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着重加强物流运输环节、重点卡口部位和窗口地区的监管,有效解决公开摆卖“假、私、非”卷烟的问题。要继续落实好明查暗访、现场督导、工作通报等机制,加强对市场监管工作的考核,推动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不断提高卷烟零售户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三是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认真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加强各级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要突出抓好《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贯彻执行,加强程序控制,强化内部制衡,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行使。要坚持赋权适度、流程制约、有效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保障公平正义。要通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以及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层级监督,防范行政风险。要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深化说理式执法活动,推进轻微违规教育转化工作,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今年是“六五”普法启动之年,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为“全面建设现代烟草”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四是进一步抓好“两项工作”。要围绕国家局提出的“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的目标,深入推进“两项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提升规范水平。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扎实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程序规定,加强立项管理,规范采购方式,实施供方评价,强化过程管控,注重内外监督,切实提高项目规范运作水平。
五是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监督。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依托信息手段,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和网上监管,坚决防止内管流于形式、让监管空转、使制度表面化等问题。要继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升企业内控水平。
(三)扎实开展好“管理深化年”活动,加快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全系统要按照“管理深化年”实施方案,突出“全面、深入、细化”的要求,不断巩固近年来管理工作的成果,持续加强基础管理,推动管理创新。
一是抓好全面预算管理和对标管理。要以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的推广上线使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总成本领先战略。要坚持把预算与对标管理有机结合,将对标管理体现到预算编制、审核与批准、执行与控制、监督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对标的定额标准与导向作用,实现预算的精细化,提升员工和企业绩效。
二是推进标准管理体系整合和融合。要继续坚持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指导思想,持续推进贯标工作。要以质量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标合一”为抓手,按照“管用、实用、好用”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贯标资源,优化管理流程,健全制度体系。要坚持目标引领,把体系建设和年度重点工作、与“管理深化年”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防止体系“空转”和“两张皮”现象,保持体系运行的生命力。要积极推动体系信息化建设,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固化关键流程,推进网上运行,做好网上管控,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信息化的融合。要通过强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监督审核等,落实持续改进机制,努力推进目标的不断攀升、流程的不断优化、标准的不断提高、效率的不断提升,形成基础管理的平台。
三是深化基层创优工作。全系统要在已经基本达到优秀标准的基础上,继续以“两优同创”为载体,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硬件与软件、载体与本体、特色与全面的关系,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向着更高的标准、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层次迈进。要运用对标管理的思想,坚持全面对标、全员对标、全过程对标,认真对照创优标准,全面诊断和评估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抓好改进提升工作,全面提高把握市场、服务客户、控制渠道、科学营销四种能力,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创优覆盖面,在开展好“两优同创”工作的同时,抓好依法行政示范点、优秀市场服务部、优秀呼叫中心、示范大(中)队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把“上水平、创一流”作为重要取向,探索形成创优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做到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四是全面推行现场管理规范。要在总结物流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面推行现场管理规范,改观企业环境,打造环境文化。要导入最佳实践,广泛开展“抓典型、树标杆”活动,积极引导员工注意细节,精细管理,推动实现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要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小改小革。要持续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抓住关键环节,从点滴做起,实施量化管控,不断降本增效。
五是提升信息化水平。要在省局的统一规划下,着眼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覆盖全面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努力促进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相融合,打造“数字烟草”。
六是始终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和“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四)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为“卷烟上水平”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当前,要着重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活动内容,丰富实践载体,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建设现代烟草流通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二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和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要以新一轮争创“四好”班子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实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目标。要推进完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认真贯彻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要着力加强在干部选拔任用、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宣传促销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健全标准,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要落实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各项议事规则,不断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理顺权力制衡关系,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逐步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内控水平,打造阳光政务。
(五)积极推进文化中心、服务品牌和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做实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要认真贯彻全省系统企业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事业来办,以2011年行业企业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现场会在江苏召开为契机,全面抓好各项工作,做实企业文化,形成文化自觉。
一是积极开展文化宣贯活动。企业文化宣贯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显化于表的基础,也是实现文化核心理念由“知”到“行”的重要保证。要围绕行业文化架构体系和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过企业文化故事征集、道德讲堂、优秀事迹巡讲等,广泛、系统、持久地开展宣贯活动,不断加深理解,形成认同,促进人心融合。要着力将企业文化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流程中,发挥其指导经营管理工作、引导员工行为的作用,实现管理融合。要认真做好行为规范的应用落实、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维护和评价体系的应用考核,固化机制建设,促进企业文化的持续发展,确保文化发挥长效作用。当前,要加快文化中心建设步伐,各单位原则上于上半年完成文化中心、文化室建设。要注重文化中心功能发挥,努力使其成为教育培训的园地、展示形象的窗口、文体活动的场所、传递文明的载体。
二是加快构建服务品牌。加快实现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客观上要求持续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服务的品牌化。全系统要按照“三性八有”的要求,加快推进服务品牌建设。要结合文化理念、经营特点、地域特征等,加强品牌策划,健全概念体系,强化服务规范,加大传播力度,努力形成富有行业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服务品牌。要坚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紧紧抓住服务这个中心环节,广泛开展“我就是品牌”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客户服务体系,着力在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举措和提升服务水平上想办法、动脑筋,以名副其实的服务来支撑品牌的影响力,提高服务品牌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目前,省局已经将服务品牌建设纳入地市级公司领导工作业绩创新考核指标,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内外结合、上下参与、协同推进、共同建设,真正用心用力把服务品牌做实、叫响。
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工作。要十分珍惜省级文明行业的荣誉,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要切实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和宗旨教育,以“感恩、敬业、责任”为主题,持续推进“书香工程”,通过读书交流、专题学习、集中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重视加强在职教育,加大对“三支队伍”的培训培养力度,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要认真贯彻全系统效能建设推进会精神,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努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机关。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负责任企业的良好形象。要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完善信访机制,加强舆情分析,加大排查力度,完善应急管理,积极主动化解各类矛盾,为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营造和谐稳定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