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三气象”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常州富民强市、“两个率先”和促进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气象服务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复杂天气,我局本着“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原则,紧紧抓住关键性、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把气象服务放在全局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当出现复杂天气时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上半年共发布重要天气公报11期,气象信息专报53期,专项气象信息8期,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方式发布气象预警信号20次。
一是紧贴需求做好公众气象服务。我局本着“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认真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加强短时和临近天气的预测预警,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在“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高考”、“中考”等关键时刻,密切关注天气形势的变化,及时发布滚动天气预报,并以“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预测信息,为广大市民安排生产生活、出行旅游等提供参考依据,准确、及时、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
二是利用气象现代化设备,加强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有效使用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先进探测系统,努力提高临近天气预报水平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尤其是加强3-6小时短时天气的预测预警能力,发现灾害性、突发性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年内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0条次,发送量达1871422人次;通过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次,有效地减轻了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是部门配合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融入政府决策流程,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敏锐性,主动提供气象预报参考信息,为政府防灾减灾、重大决策、产业结构调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加强与市应急办、水利、公安、环保、交通、农林、民政等部门沟通和协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努力提升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作能力。
四是认真落实汛期气象工作制度。汛期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市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要求,市局和辖市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汛期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时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指导做好各项预报服务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最新天气动态,亲自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各职能处室各负其责,处室负责人严格执行一级值班制度,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同时加强对县局的业务指导和督查工作,严禁出现重大责任事故。
五是做好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积极开展关键农事季节、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动态气象服务。上半年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月报、专报12期,农田干旱动态监测18期,农业相关的周报22期,夏收专刊6期, 涵盖了天气气候信息、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报等各方面内容,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针对农村地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的现状,切实增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的建设。今年我局将在目前已建成的电视、广播、96121电话、手机短信、网站等多种预警信息发布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重点乡村布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推广建设工作,逐步使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播到各镇村。
六是主动参与,热情服务,努力提升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完善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积极参与其他部门起草的各类应急预案,切实承担起气象应急保障在防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处置、反恐维稳中应尽的责任。修订了应急工作制度和流程,人员、经费、装备落实到位。认真参与政府应急办、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各类应急演练,大大提升了气象应急工作水平。
七是加快常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项目建设。常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建设,6月份位于常州民航机场的天气雷达探测系统已基本建成,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配套的雷达预警中心主体已完成,目前进入内外装修阶段,年内将投入使用。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投入运行,将大大提高全市防御气象灾害的监测时效和预警能力。
二、认真履行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也是推动气象部门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局认真履行《气象法》、《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社会管理职能。
一是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整顿和规范气象预报发布秩序。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短信、彩信等逐渐成为人们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外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各种利益驱使下,社会上各种媒体转抄、转发、错发天气预报信息的现象越来越多,出现了虚假、错误、过时等的天气预报信息,给社会各行各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目前的形势,我局认真梳理天气预报信息发布市场,依法查处了相关媒介,加强了与媒体、通信运营商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基本杜绝了虚假、错误天气信息的发生,保障了预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维护了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是严格规范施放气球活动。以强化安全生产、杜绝事故隐患为目标,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全市施放气球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施放气球资质证》、从业人员的《施放气球资格证》、施放气球安全措施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对一些资质证、资格证到期未进行年检、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单位提出了及时整改要求。同时与全市13家有施放气球资质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了空中飞行安全,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全面开展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针对近年来雷击事故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今年“安全生产年”工作要求和部署,加强与安监等部门的合作,对安全生产有重大影响的易燃易爆和易遭雷击的单位和部门开展重点检查,对中石化、中石油、通信基站、化工等企业的设施进行了重点普查。上半年已对全市2277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测(其中金坛329家、溧阳323家)。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防雷装置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责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使许多单位消除了雷灾隐患。
四是认真开展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按照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新建、扩建的建筑物,我们将跟踪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从源头上杜绝雷电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上半年,全市共受理防雷图审、施工监督面积507万平方米(其中金坛62万平方米、溧阳40万平方米)。
五是组织和参与全市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各类科普宣传工作,利用世界气象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组织参加全市科普宣传周、全国首次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热情接待多批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参观的人士,努力增加民众防灾抗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做好后汛期的气象服务工作。面对今年汛期气象服务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后汛期中台风、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气象服务。并随时做好丘陵山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市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多普勒雷达试运行期间的调试完善和资料分析应用研究,争取尽快投入全国联网运行;二是严格控制预警中心大楼的后续装修和设备质量,争取年内投入运行。
三是继续组织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第三阶段活动中,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努力创新,务求实效。使科学发展观精神能真正落到工作实处,指导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常州气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是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一是进一步整治和规范气象信息发布秩序,查处一批违规发布气象信息的案件和单位,杜绝虚假错漏气象信息,保证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二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施放气球、防雷工程人员上岗证和单位资质管理,排查作业事故隐患。三是继续做好防雷设施检测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工作,对危化品企业、重点单位、重点设施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和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