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1mantbex 政府信息公开 澳门万博体育网站 354manbetx 1Manbetx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气象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安排
索 引 号:466006359/2007-00008
主题分类:文秘工作  体裁分类:其他  组配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气象局
产生日期:2007-11-30 发布日期:2007-11-3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气象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安排
常州市气象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气象”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常州富民强市、“两个率先”和促进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务实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07年工作情况和2008年的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与时俱进,加快公共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气象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今年,我市气象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主要是做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项目和常州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设工作,努力建成以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观象台为核心,以各级观测站为骨干,以区域自动观测站为补充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不断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全市今年新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7个,自动气象站数量已达到37个,基本覆盖了所有乡镇。站点密度的增加,既可为精细化气象预报提供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又为农业生产及时提供了实时气象监测数据,也为政府指挥防灾减灾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第一手气象信息。在今年的汛期服务中,全市区域自动站的数据,为各级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依据。
    (二)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全市气象部门建立和完善了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强了对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了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在主汛期,全市加强了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努力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
    (三)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市局和辖市局加快建立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拓展了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了气象手机短信预警发布系统,扩充了城乡电子显示屏发布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并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简明的防灾避灾措施。今年,全市已在多个乡镇、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地区安装了气象实时资料电子显示屏28块,市气象台通过GMS网络实时传输发布市区短期天气预报和五天天气趋势预报,并进行预警预报信息的发布和恶劣天气下的短时、临近预报信息的发布,做到预报比实况超前,实况与预报同在。今年,通过电视广播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8次;通过手机、小灵通短信平台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41次,群发接收用户达40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及时发布,为人民群众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争取了时间,减轻了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二、紧贴需求,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市气象部门坚持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把气象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春运、森林防火、台风、节假日和政府重大活动等关键时期努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全年共发布天气公报138期,气象信息245期,实施重大灾害性天气一级值班6次,发布灾害性气象预警信号47期。同时,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型信息发布手段也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覆盖面不断扩大,气象短信用户已超过15万,96121电话日均拨打量达3.5万次,气象信息网站注册用户10万。在紧贴需求,做好天气服务上,我们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和加强决策气象服务。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针对性,真正想党政领导之所想,急党政领导之所急。除了系列常规服务外,我局在灾害性天气来临之前还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当面汇报,调用最新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演示灾害性天气动向及预测预报意见,力争在第一时间让各级政府获得正确的、科学的、有决策价值的气象预测预报信息。
    紧贴需求,认真做好公众气象服务。一是努力扩大气象服务的覆盖面,气象服务由过去单一的天气预报逐步向综合气象服务方面转变,服务产品既具科学化、又具通俗化、更具人性化。二是建立畅通的气象服务渠道,通过新闻发布会、电视、广播、电话、短信、网络等一切手段加强气象信息服务,不断扩大气象服务的受益群体,尤其是加大弱势群体的气象服务,让气象服务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三、情系三农,加大为农服务力度
    目前,我市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旅游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全市气象部门以全面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为重点,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象服务工作。一是制定和部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项目。二是改变以往仅在重大、转折性天气来临前才进行重点服务的做法,在农时关键时刻,每天都按时发布5天的滚动天气预报。三是在“96121”中开辟“为农服务”专栏,保证农民朋友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晓天气的变化。四是对农作物生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出具体的防治适期指导意见,开展专题服务,包括天气公报、农业气象月报、为农服务、农气简报、短信平台。五是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病虫害监测预报,以便他们确定病虫害最佳预防时段。六是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今年在溧阳市丘陵山区实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5次,均取得了明显的增雨效果,溧阳丘陵山区旱情初步得到缓解,市委市政府领导都作了重要批示,对我局人工增雨抗旱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依法履行职责,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根据《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内容,结合我市实际,3月1日,市政府下发《常州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全市天气预报的发布与传播途径,理顺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职责,特别是加大了雷电灾害工作的管理力度,是一部紧扣气象时代发展的可操作性地方性规范性文件。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并从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增强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作了统一部署。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全市气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全市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今年以来,我局及时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的规章制度,行政许可申请条件、程序、文书格式依法公开公示,规范依法行政流程,未发生有损于依法行政的行为,无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投诉。2007年,我局认真履行《气象法》、《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联合相关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了气象预报发布秩序,加大了对雷电灾害防御、施放气球的监管力度,促进了全市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着力解决气象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努力构建与我市相适应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为“五大建设”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及明年我局重点是加快常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项目和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区域自动站在全市各乡镇的布局,增加气象特种项目观测,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探测体系。针对金坛、溧阳丘陵山区,计划建设森林火线气象等级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在沪宁、沿江高速沿线,建设能见度探测仪,对大雾实施监控,发布道路交通气象信息。综合性多样化的观测体系的建成和完善,将大大提高我市气象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为政府安排生产、指挥防灾抗灾,特别是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二是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提高气象预警信息覆盖
    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和预警应急系统,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组织协调顺畅、部门分工明确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强化对台风、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调查、鉴定和影响评估能力建设,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
    本着“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最及时、最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气象信息和服务”的原则,将充分利用报纸、电话、广播、电视和手机短信、彩信、电子显示屏、网站、新兴媒体(如移动媒体)等途径,加强预警信号的发布,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三是丰富气象为民服务产品,提高气象为民服务的能力
    我们将树立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的理念,面向党委政府、面向不同行业、面向不同群体,充分挖掘气象服务的内涵,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现状,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尽快建立全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服务系统。针对全市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改善服务手段和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为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狗万不能提款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万博娱乐彩票官网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