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掌握常州生猪养殖市场行情,常州调查队开展关于生猪生产及产能恢复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11月份,生猪出栏速度加快,出栏量增加,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常州市场生猪价格较10月最高价位比已回落两成,但生猪产能恢复仍有瓶颈,产能恢复尚需时日。
一、当前生猪出栏增加,价格下降
1.生猪出栏价已累计下跌近两成。据我市一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管理人员介绍,10月底至11月初,猪价涨至历史最高位每公斤出栏价46元,11月6日开始回落,至11月中旬生猪出栏价为每公斤35元,较10月底最高位下跌23.91%。另据一小规模养殖户介绍,11月中旬该场生猪出栏价为每公斤34元,较10月底最高位累计下跌19.05%。
2.生猪出栏速度加快,出栏量有所增加。10月份猪肉的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普遍压栏惜售。10月底南方部分地区开始试点禁止非中南区活猪调入的计划,北方的养殖户开始加快了生猪出栏的速度;另据调查的养殖户业内打听,近期北方部分地区遭遇第二轮非洲猪瘟疫情袭击,前期惜售的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生猪供应增加。
3.生猪产能的恢复还有待时日。据调查,目前养殖企业对扩大养殖量仍存在一定担忧,非洲猪瘟疫苗一天不出,养殖风险仍高。枫华牧业管理人员业内人士介绍,公司计划在明年元旦前出栏2万头,其中1.2万头为肥猪,总存栏量剩下4万头,明年1月开始增加存栏量,至明年2月补到5万头,计划存栏最高达7万头。调查中小规模养殖户反映要扩大生产并不简单,虽有扩大养殖意愿,但还需拿地、建猪舍等,增加养殖量还有待时日。
二、生猪产能恢复存在五个瓶颈
1.担心非洲猪瘟疫情,补栏增养信心不足。鉴于非洲猪瘟风险高、防不胜防,养猪场户增养信心不足。有的暂时不敢补栏增养,担心一旦感染疫情将血本无归,所以持观望态度,不敢盲目补栏增养;有的即使逐步补栏增养,但也比较小心谨慎,循序渐进增养。
2.担心补栏增养成本高,补栏增养速度慢。当前,稳妥可靠的种猪、苗猪来源非常紧张,种猪、苗猪售价屡创新高,一头小母猪4000-5000元、一头7公斤规格的苗猪就近2000元,补栏增养投入大、门槛高,对猪场流动资金的要求高。同时,种苗成本偏高也挤占了养猪效益空间,按照上市体重150公斤、商品猪每公斤40元的出栏价测算,1头商品猪售价6000元,补栏成本占总成本近30%,远高于常年20%的水平,加上人工、环保、疫病防控及死淘等成本的提高,虽然生猪价格较高,但风险也大,预期收益不确定性增大,致使补栏增养缓慢。另外,对于部分自繁自养的规模养猪场,虽然增养成本低,但限于母猪数量少和饲养周期长,短期内繁育苗猪增长有限,所以扩产也有限。
3.新建养猪项目选址难、用地难。虽然现在禁养区范围相比原来明显减少,但并非“不是禁养区”就可以养猪了。常州人口稠密、村庄密布,濒临太湖、长江等重要水系,河流、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水网纵横交错,环境敏感区多,加之受基本农田保护、用地指标管控、用地成本高(复垦保证金等)影响,新建养猪项目存在选址难、用地难、用地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能的恢复。
4.有关畜禽养殖环保的信访、投诉较多,矛盾纠纷调处难。近几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96.2%。当前,有关畜禽养殖环保的举报或投诉重点由粪污排放转向臭气扰民,有些场点尽管符合国标、行标,但“民标”苛刻、不依不饶,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成本高,企业不堪其扰、政府也是疲于应付。譬如我市武进区枫华牧业迫于周边群众的干扰而不得不停养,溧阳乾丰养殖有限公司也深陷群众举报投诉的烦恼之中。
5.发展养猪责任大、负担重,基层顾虑多。发展养猪生产,不仅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税收,还要地方政府配套支出经费,同时还给地方政府带来较重的防疫、环保、安全等责任。迫于环保、防疫和安全压力,不少基层党委政府对养猪业不待见,一定程度上养猪业的发展取决于县区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认识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