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2017年常州教育工作总结 |
索 引 号:014109488/2018-00053 |
主题分类:文秘工作 体裁分类:报告 组配分类:其他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
产生日期:2018-03-06 |
发布日期:2018-03-06 |
废止日期:有效 |
内容概述:2017年常州教育工作总结 |
|
2017年常州教育工作总结 |
2017年,常州教育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瞄准“公平、优质”两大目标,主攻“推进均衡、提升质量、增强活力”三大任务,坚持“主动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四大战略,全面启动“五大行动计划”,全力增创常州教育发展新优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教育保障能力有效增强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成40个单位118个基层党组织在全国党组织与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设置与维护及2640名党员信息入库等工作,全年发展党员115名。印发《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党建文化特色项目建设的通知》,推进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次印制《中国共产党党员党费证》,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制发《关于开展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和综合研判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7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从严管理监督干部。5次集中深入挂钩联系的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长岗村、前马村等3个村开展大走访,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积极推进“党员义工365”活动,协同做好“百千万”老区帮扶工作,服务群众。高效做好机关常规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成立常州市教育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组织召开教育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与局属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突出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10项集体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5项个人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制发《常州市委教育工委领导班子主体责任记实手册》等,通过项目引领,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制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制发《关于加强局属单位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教师节、中秋等节期间制发廉洁自律工作通知,严防“四风”问题反弹,确保风清气正过节。制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做好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的通知》,有效控制和化解廉政风险。
舆论氛围持续优化。举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报告会、教育系统道德讲堂、五四青年道德讲堂、学校道德讲堂60余场,开展“品位校园?品质教育”文明校园创建校长访谈活动15场、“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新闻行动4次,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策划会8场。出台《教育系统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考评办法》,教育信息宣传工作有效加强。全年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教育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专题深度报道稿件30余篇次,改版教育门户网站新闻页面。开展2017年“开学第一讲”活动,78所学校校长,25万多人次参与投票。全年,制播《E视界》30余期、《教育时空》46期、视频新闻121条、“我在常州做老师”专题片10集,处理网上舆情近300条,组织“大讨论”8场,评出“我为常州教育发展献一计”47篇并汇编成册。2017年,“常州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突破10万人,居常州市政务类公众号前列。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信息发布数及粉丝量名列全省前茅。
二、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2016年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89.94分,比2015年增加1.88分,连续4年位列苏南地区第一方阵,在6项满意度调查中,“提供多样化教育”“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指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满意度调查”“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5项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钟楼区、天宁区、金坛区得分90分以上,6个辖市(区)高低分之间相差4.85分,比上年(11.11分)缩小了6.26分,均衡性明显提升。
办学条件不断提升。组织辖市、区完成“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修订编制工作。实施教育重点建设项目81个,田家炳高中、虹景中学等24个学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全市新增学位共计22595个,其中,幼儿园新增学位3660个,小学新增学位13635个,初中新增学位4800个,高中新增学位500个,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所有新建学校教育装备均按省一类标准配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0所(总计220所)、市优质幼儿园13所(总计59所)、市特色幼儿园7所,89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园复评。创建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5所,评出“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6个。推进第四轮学校主动发展中期评估,19所学校集中交流、10所学校接受第三方评估。职业教育获评教育部示范专业3个、省级中职现代化专业群3个、五年制高职现代化专业群2个,6个专业入选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数字化学习示范社区、社区教育集团建设和社区教育游学项目实验工作,成效显著。
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推进。研制《关于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2017-2020)》,配合制发《关于开展公办幼儿园员额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下达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着力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研制《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局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交流条件的专任教师503人,轮岗交流专任教师92人,占比18.3%,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启动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53位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优秀教师牵手40个乡村学校,建立第二届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4个,乡村教师队素持续提升。
三、教育教学质量高位攀升
教育教学成绩稳居全省前列。2017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本二进线率达96.5%,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一进线率达40.61%,比去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稳居全省前列。1038名考生参加2017年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达线431人,达线率42%,位居全省第三。获2017年省技能大赛一等奖53个,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获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个,其中武进中专获一等奖6个,名列全省第一。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完成培训1200余项,培训12.5万余人次,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发《关于加快高层次中小学教育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施青年教师英才计划,评选出首批培养对象35名。出台《常州市五级阶梯优秀教师管理办法》,搭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建立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将“县管校聘”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辖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首创教师个人家教事项报告与集中公示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4个,位居全省第二;获省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0个,占全省获奖总数10%。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制发《常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常州市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选送29项基础教育类成果和13项职业教育类成果参加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24项基础教育类成果获奖,获奖率82.8%,远高于全省64.2%的平均水平,11项职业教育类成果获奖,获奖率84.6%,远高于全省66.7%,获奖率名列前茅,获奖数量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创历史新高。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增省级课程基地学校(园)11所,全市现有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132个(省级83个、市级49个)。新增省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5个,全市现有省市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共32项(省级15项,市级17项)。新增2所“真爱梦想”项目学校。成立中国首家“新基础教育研修院”,21所项目学校扎实开展研究。4所首批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高水平通过中期评估。选派40名骨干校长(园长)跟岗培训,组织99名骨干校长(园长)参加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研训基地的培训。赴四川成都、山东临沂参加全国会议,介绍常州课改经验。
德育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学雷锋”等系列传统活动、“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省首创班主任阶梯晋升机制,成立全省首家“中学共青团辅导员工作室”和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承办全省高中学校模拟政协活动,2所学校(全国共6所)学生模拟政协提案进京参加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创成省首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4个、省级绿色学校8所,省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5所,新增25家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居全省前列。荣获全省首届校园期刊评比一等奖14个,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四、教育改革创新扎实推进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等4个项目列入常州市委2017年改革要点;武进区《区域全面推进“区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等2项目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钟楼区《让优质教育长出来:区域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研究》列入省第六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各改革项目、课题按计划有序实施。常州大市和钟楼区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依法治教改革试点区”。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局属单位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机制,属全省首创。高水平示范性社区学院建设等3项标准全省领先,成为省标。区域推进“区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举措获省领导批示肯定,经验在全省推广。教科研成果“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研究”和“‘刘国钧人才观’引领下双核驱动、双轨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省特等奖。扎实推进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450所,占比76%,局属学校覆盖率100%。协调做好不见面审批(服务)、证照联办等权力事项的依法行使,市教育局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占比达95.83%。制发《关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集中排查整治方案的通知》《常州市直属学校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机制的方案》等)等文件,指导天宁区高标准创建成“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举措及成效被《江苏政法》作经验交流刊发。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编制《常州市部分学校校园无线网络覆盖项目方案》,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项目建设,60%的局属学校实现无线覆盖。校校通、班班通均达100%,人人通教师空间达97.52%,学校宽带接入平均100M以上,学生空间达96.78%。生机比7.9:1,师机比0.9:1。开展全市数字化学习平台培训,4.5万教师、44万学生注册。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全年共晒课13201节,其中视频录像课5071节。“青果在线”网站访问量突破3300万,访客数突破1000万。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研究,17个学科范式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全市52所学校参加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青果在线学校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研究,全年开展15次子课题观摩活动,1400余名教师现场参与。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中外互动交流日益频繁,新增国际友好学校6所,全市国际友好学校达到127所。国际理解教育顺势推进,评选第二批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10所。学生使者项目蓬勃开展,接待AFS和YFU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来华学生40名,派出学生33名。涉外管理服务逐步优化,省常中积极筹建托福考点,常外成为国内首批、省内第一所英国考试局牛津AQA授权学校。成功承办“2017汉语桥—汉风龙韵英国中学生夏令营”等活动。不断深化和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常州旅商高职校与澳门旅游教育文化协会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书,澳门圣若瑟教区中学游学团来常开展体育运动之旅,与台湾地区7所学校友好结对。
五、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更强。全面建成殷村职教园,殷村国际职教小镇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特色小镇,成功举办2017年江苏省暨常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张敬华副省长、葛道凯厅长出席启动仪式,高度评价殷村国际职教小镇。常州旅商高职校、武进中专被认定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全年职业学校教学空间的使用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新增3个省职教名师工作室,1人入选职教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举办第二届国际交流合作论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交流培训坦桑尼亚师生,与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合作设立培训基地,探索开展合作办学。申报“十三五”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4个,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有力保障。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积极引导部分驻常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
终身教育水平全省领先。溧阳市成功进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行列;创成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富民示范基地2个,成为苏南五市唯一创建2个基地的城市;积极协调,将社区教育纳入市综合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瑞文有约——社区行”被评为全国100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创新举措,启动社区教育游学实验项目和社区教育集团建设;召开全市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联席会议,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清理整顿行动。成立常州开放大学老年学院,开创全省开放大学系统老年教育先河。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受邀作为中国代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第三届学习型城市国际会议。
教育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乐学龙城·教育惠民”影响不断增大。利用职教资源,提供职教惠民培训项目29个,4954人受益。组织开展常州公开课以及心理健康、家庭亲子、科普讲堂、免费导学等方面的免费培训200多场,直接受益家长和学生超过30万人次。龙城网上家长学校获评江苏省网校系统先进单位。“青果在线学校”入选国家第一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试点平台。实施各学段政策资助资金总额逾2.5亿元,惠及学生47万余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