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常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常州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常政发〔2013〕7号),做好全市气象科普工作,市局组织制定了《常州市气象局气象科普工作实施方案(2012-2015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常州市气象局气象科普工作实施方案(2012-2015年)
常州市气象局
2013年5月20日
附件
常州市气象局气象科普工作实施方案(2012-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常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常州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常政发〔2013〕7号),做好全市气象科普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媒体、基层科普组织和全市气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统筹科普资源,扩大科普领域,大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气象防灾减灾主题科普宣传,使气象科普工作深入基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增强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全民气象科学素质提升,到2015年,社会公众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80%。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一)建设气象科普基础设施,提升气象科普宣传能力
1、建设常州气象科普馆。市局组织制定气象科普馆建设方案,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或者项目办)和专项工作小组,2013年5月完成气象科普馆建设。制定科普馆管理制度和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培训气象科普志愿者和科普馆参观讲解员,有序组织气象科普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办公室、计财处、业务法规处、气象台、防雷中心、专业气象台)
2、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以加快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契机,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六个有”标准,建设统一规范的乡镇、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利用农村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为农气象服务网、气象信息网等信息传播工具,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发放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资料,提供为农服务产品,提高农民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业务法规处、专业气象台、气象台)
3、强化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通过与市应急办、民政局、民防局、公安局、地震局等部门联动,采取多站合一、多员合一方式,联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站建设,发放气象科学知识宣传材料,使气象科普进一步向社区(村)延伸。组织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和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升社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业务法规处、专业气象台、气象台)
(二)多措并举,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1、完善气象信息员(协理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计划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培训,提升他们的气象知识和业务水平,通过他们把一些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知识传播给周边的人。加强气象信息员(协理员)和志愿者队伍长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业务法规处、专业气象台、气象台、防雷中心)
2、加强科普馆展示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科普馆科技含量,完善科普馆气象知识展示内容,提高科普馆科普教育趣味性、互动性。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参观接待能力。(办公室、业务法规处、气象台)
3、充分利用现有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加强气象科普知识传播。进一步加强常州市气象局门户网站(www.czxnw.gov.cn)、常州气象信息网(www.cz121.com)升级改造工作,完善功能板块,丰富气象信息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内容,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科技水平,提高公众浏览量。充分发挥多媒体显示屏平台、96121电话咨询平台、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常州气象官方微博等信息网络传播作用,扩大和丰富知识面,提高宣传效率。(气象台、专业气象台、办公室)
4、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合作,积极拓展气象科普宣传渠道。尝试开辟电视气象知识专题节目,围绕气象灾害相关热点、焦点事件,在关键农时、季节和天气转折性变化时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利用电台“气象小百灵”节目,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普及气象知识。针对天气热点问题和一些灾害性天气重发多发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气象科普文章在电视、报纸、电台、网站等媒体载体上及时解答释疑和阐述科学原理,扩大气象知识宣传面、覆盖面。(办公室、业务法规处、专业气象台、气象台、防雷中心)
5、进一步组织好气象台、观测站等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气象爱好者、志愿者和市民对气象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气象台、观测站)
6、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科普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有效载体,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进行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现场咨询,发放科普宣传挂图、科普图书、资料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办公室、气象台、专业气象台、防雷中心)
7、围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逐步建立气象科普产品库、项目库、专家库,统筹气象科普宣传资源,推动气象科普资源共享与服务,建设应急科普响应与服务支撑平台,为日常宣传培训和应急求援服务提供公共资源服务。采取表彰和奖励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气象科技工作者举办科普讲座,参加科普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进展向公众传播普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业务法规处、专业气象台、气象台、防雷中心)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气象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把气象科普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务求实效。
2、明确工作职责。由市局业务法规处牵头,负责协调推动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市局气象台、观测站、专业气象台、防雷中心、办公室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协同配合。
3、加强督查指导。各单位各部门要组织并督促工作任务落实,纳入监督考核目标,加大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各单位要不断总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经验,挖掘宣传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加以推广,鼓励各方面共同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人人有责的科普宣传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