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常州进入主汛期。在历次强降雨过程中,截至7月10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所有运行全面自动化的基础上,依托于排水防涝监控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对水情、雨情、工情的实时监控、预警、应急指挥调度,18立方米/秒的立交排水能力及所有129只应急闸门实现一键式开启,确保了常州市区市政道路及所有铁路立交地道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一是深度融合,系统性最强。常州是省内唯一实现排水厂站网一体化、建管养一体化管理的城市,智慧排水系统覆盖到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56座雨污水提升泵站、2000多公里管网、10万多只检查井、4400多台套排水设备等,先后建成了城区排水防涝平台、排水管网GIS系统等8个信息化系统,应用系统数量全省领先,努力实现泛感知水质水量检测、排水智能管理,形成经营决策的核心数据资源。
二是数智驱动,实用性最强。实用性是常州智慧排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秉持“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目标,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到工程全过程、全场景信息化管理、污水从排放户到污水处理厂全过程、可溯源监控、能源资源化,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三是智慧引领,示范性最强。现阶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面开启新一轮智慧化建设,运用阿里云“双中台+ET”模式,实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数据大脑”有效衔接,打通各个环节数据,实行数据可视化管理,构建“一站式”大数据平台,从而使智慧建设、智慧运行、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再上新台阶,以智能新引擎推动排水新跨越发展。
得益于智慧排水建设,常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低水位运行,成为“管理出效益”的典范。用人省、效率高,同比兄弟城市,维护人员占比约45%,每年节约用人及电费成本至少1200万;互联互通,高度集约,提高效率50%以上;排水许可“一站式”审批服务、“一张网”办理,最大限度方便用户,取得了减人力、减成本、增效率、增服务能力“两减两增”的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