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天目湖水源地保护
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深入实施《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2017-2019)》,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减、上游来水净化、生活污水整治、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保障等五大工程,新增退耕还林2000亩以上,土地流转或收购临湖面茶园、林地3000亩以上,生态清淤1.8平方公里以上,新增湿地4500亩以上,通过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验收。
完成情况: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减、生活污水整治、上游来水净化、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等五大工程,新增退耕还林3506亩,土地流转和收购临湖面茶园、林地3090亩。积极推进平桥河、中田河、洙漕河和横塘河综合整治,中田舍拦水堰项目竣工,天目湖取水口改造完成。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考核验收,天目湖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目标任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8年完成706个规划发展村(含前期已建成的131个村)生活污水治理。
完成情况:在2017年完成131个规划发展村农污治理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原则,2018年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农污治理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涉及150个行政村、935个自然村。2018年已完成首批423个村的治理任务,第二批178个村已完成污水管网施工,春节前可基本完成处理站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后,将根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将达到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考核要求。因地制宜推动污水处理站“一村一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三、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提标
目标任务: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具有我市户籍的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的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儿等六类重点医疗救助对象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资助,确保应保尽保。提高住院待遇水平。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困难群众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不设起付线;在我市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原85%提高至90%。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对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困难群众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分段支付比例为:17000元以内,补偿50%;超过17000元至50000元之间,补偿60%;超过50000元至100000元之间,补偿70%;超过100000元,补偿80%,不设封顶线。结合实际,扩大城乡居民医保药品目录范围。
完成情况:全额资助15464名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六类重点医疗救助对象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助总金额402万元。实施“一补充两取消三提标”。在南渡镇、竹箦镇、埭头镇、别桥镇开展补充保险试点,为困难群众统一购买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取消了城乡困难群众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结报起付线和城乡困难群众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了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大病保险起付线和政府医疗救助最高限额。截止2018年12月底,大病保险受益群众4344人,医疗总费用2681万元,其中基本医疗基金支付2474万元,民政救助基金支付13.2万元,大病保险资金支付94.6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6.3%。扩大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范围,将治疗尿毒症等重病为主的40种药品纳入可报范围。在市镇两级医疗机构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窗口,便利群众报销结算。
四、提升办医水平
目标任务:深化“院府合作”,加大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溧阳输出力度。
(1)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全年引进常驻专家12人,引进不定期坐诊、讲学、带教专家100人次以上;
(2)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全年引进常驻专家10人,引进不定期坐诊、讲学、带教专家20人次以上,引进特色制剂40至50种,启动医务人员赴省中医院轮训计划;
(3)推动省人民医院和省中医院专家向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全年组织下乡专家50人次以上。
研究启动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新院建设。
完成情况:持续深化“院府合作”,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同质化、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已引进常驻专家22名,引进不定期坐诊、讲学、带教专家811人次,组织省级专家赴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137人次。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引进总院51种特色制剂,实现480多种中药饮品与总院同质同源。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成功引进唐蜀华和许芝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基层工作站”,派出61名医务人员赴总院轮训学习,14名青年骨干参加“省中黄埔”培训班。
五、提升“溧阳1号公路”内涵
目标任务:提升“溧阳1号公路”内涵,对已建成的“1号公路”开展沿线环境提升;完成环大溪水库沿线旅游标识,塘马驿站、汽车营地,神女湖汽车营地,瓦屋山杨湾驿站、汽车营地,官田里驿站、汽车营地,杨湾茶舍,深溪岕茶舍等配套功能;对“1号公路”所有沿线绿化、景观、标志标识、旅游功能、旅游元素等进行再提升、再补充,挖掘沿线文化内涵。续建“1号公路”100公里。
完成情况:2018年5月28-29日,省政府在溧阳召开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推进会。10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溧阳1号公路”先后两次直播报道。从2018年6月份开始,省内外100多批次市(县、区)党政代表团来溧学习考察“溧阳1号公路”建设,“溧阳1号公路”已然成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最强磁场。坚持高点定位,不断将生态涵养、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融入“溧阳1号公路”建设。完善路网体系。完成环大溪水库线、观阳路、张巷路的改造提升,环天目湖道路、焦尾琴大道、曹山至瓦屋山线加快实施,“大小环扣、内联外通”的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配套设施。建成塘马、祠堂驿站,在建神女湖驿站、汨罗灞驿站、塘马房车营地、汽车驿站,沿线绿化、景观、标志标识、旅游功能、文化元素、党建元素等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在北山、南山热点线路增设公厕14处、停车位300个。健全长效管理。推行“片区管理”路政管理运营新模式和路政养护联合巡查机制,设立专管员、路长等工作制度,创造“畅通、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六、提升城区停车功能
目标任务:城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机关停车场错时共享开放停车;新增城区路内停车泊位200个。新建一批立体停车或小型公共停车场,增加泊位200个。在城东、城西各新建1个大型汽车停车场。开发并启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提升停车周转和管理水平。
完成情况:最大限度盘活停车空间,全力化解城区停车难题。逐步开放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市经信局、人社局、税务局、总工会、运管处等5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建成,463个机动车车位、110个非机动车车位对外共享开放。完成清溪南路、南环东路、花园路、临溪路等路内临时公共停车泊位设置,西平小学对面停车场、金厦花园停车场、车管所南侧停车场改造完工。全年新增城区路内、机关单位停车泊位953个。
七、推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建设
目标任务:启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一期建设,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完成情况:2017年5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溧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共建南航天目湖校区。建设南航天目湖校区,既是溧阳提升自主创新实力、集聚高端应用型人才、抢占未来产业高地的现实需要,也是溧阳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南航天目湖校区占地约96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远期规划在校生10000人左右。一期占地约5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计划2019年5月份交付,9月份首批新生入驻。目前,南航天目湖校区一期工程已主体封顶。
八、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目标任务:制定出台《溧阳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溧阳市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实施细则》《溧阳市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实施意见》,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组织落实各项具体规定。推进综合管理进社区,强化住宅小区违章建设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违章建筑。
完成情况:制定实施《溧阳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溧阳市普通住宅物业公共服务考核标准》《溧阳市住宅小区分类管理清单》和《溧阳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住宅小区分类管理和物业企业履约保证金制度,收取履约保证金3032万元。进一步加强业委会(物管会)建设,全市218个小区已成立业委会12个、物管会179个。推进全市住宅小区停车秩序整治暨停车收费规范管理工作,已完成195个小区停车规范收费。开展小区环境秩序整治,清理乱堆放、乱种植2.5万平方米,拆除各类私搭乱建4.2万平方米。推进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完成48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建成宣传栏、宣传亭195个,设置各类垃圾桶250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