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钟楼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票决选出了十大民生实事。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公园建成了,道路变宽了,电梯装上了,河水变清了,上学更方便了,还完成了2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目前,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均已完成年度任务。
1、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常州市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常州市有光实验学校正式投入使用,金茂府幼儿园、丁香路幼儿园新建,西林实验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增加学位5460个,其中幼儿园420个,中小学5040个。
2、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258人,新增参保大学生11901人,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982人,支持大学生创业452人;开展职业技能补贴培训1.85万人次。
3、老城厢复兴发展
完成瞿秋白纪念馆整体提升工程和周边立面整治,并对外开放;完成常州盛宣怀故居(本体)修缮展陈、华鹰大厦、金店、良茂大厦等大庙弄核心区改造项目和三堡街、西横街等老城厢道路整治。
4、优化养老服务
提升改造梧桐苑社区、三堡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8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对513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为1003人提供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为全区2.3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5、文体惠民行动
完成邹区东方绿岛广场、五星街道御水华庭社区服务中心等3个二代智慧健身路径建设,新建和更新水杉路社区、梧桐苑社区等30个一代村(社区)健身路径。新建西林中心馆、民元里2家“秋白书苑”,开展文艺院团演出20场、公益性文化活动220场,11所学校体育设施将于年底对外开放。
6、水环境整治
完成北港、五星、永红、西林、南大街、荷花池6个街道共18平方公里达标区内沿街沿河“小散乱”单位的排水处理、排水接管和雨污分流整治;完成谭墅河截污提升工程;腾龙路污水提升泵站开工建设。
7、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
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主体封顶;五星街道勤业一社区、西林街道东岱社区、荷花池街道西二村等3个“德康驿站”建成投用,服务精神障碍患者1052人。
8、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棚户区改造
加装电梯11台,完成茭蒲巷小区、邮电路小区等28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新开工3123套,大板房置换住房项目主体完工。
9、交通畅行提升
桂花路桥开工建设,茶花路北延(新庆路)、梧桐河南路、童子河南路、陈渡南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
10、生态绿城建设
推进经济开发区核心区12.1公里生态圈连廊及生态提升,完成龙江路勤业路交叉口东北角地块配套绿化、车厂路西侧清潭西路南侧配套绿化等城乡公园等7个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71亩。通济河荷花池段、海石口河北港段创成市级“五好河道”;邹区镇新屋村、五星街道汤家村创成“小微水体示范村”。
钟楼区将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落实作为为民履职的重要抓手,印发《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责任分解落实方案》,建立起区长总负责、分管区长牵头负责、责任单位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对十大民生实事全面梳理分解,明确114个子项目年度任务、计划安排和时限要求,建构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
钟楼区全力统筹调配各项要素资源,做到民生实事“资金优先保障、审批优先安排、问题优先解决”。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研究民生实事项目,经常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区人大领导定期视察民生实事工作,多次组织人大代表现场督查,针对困难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区发改、财政等部门坚持民生优先,在立项审批与资金保障上,持续向民生实事倾斜;区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认领、积极配合、各司其职,项目推进高质高效。
钟楼区将民生实事项目纳入机关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从规范性、示范性、完成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区政府办公室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区政府专项督查,坚持“一月一督办、一季一督查”。区民政局个性化改造了8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特别是梧桐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各级领导多次视察,给予高度肯定。区文体旅局有针对性的推出农村文化“三送”工程、文旅惠民月、“幸福钟楼”巡演、文艺培训等文化惠民微实事,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区住建局将大板房治理和停车建设管理联动开展,利用大板房拆房形成的净地,改建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完成度250%,大大缓解了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题。 |